赵博生,1897年生于黄骅市东慈庄一个农民家庭。乳名连科,学名恩溥。保定军校第六期学员,中国共产党党员,宁都起义领导人。赵博生7岁入本庄私塾。1914年他读完私塾,此件他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,决心要改造社会,励志要救国救民。1941年经其叔叔赵以立介绍在保定军官学校旁听,半年后考入该校第六期正规班学习。1917年赵博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北分配到皖系军队当见习官。直皖战争后,他又转入直系,担任无线电中队长。第二次直奉战争后。他又落到奉系军队中,在苦闷的焦灼中,赵博生听说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,于是又投入冯玉祥的部队。
1926年9月,冯玉祥在五原誓师,宣布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,响应北伐。国民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,共产党员刘伯坚三人政治部主任,共产党人卓有成效的工作,深深影响着赵博生和国民军的广大官兵。
正当赵博生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之际,蒋介石叛变了革命。经过了几次挫败和失败,赵波声逐渐认识到共产党人的道路是正确的。1930年赵博生接受了第二十六军总指挥孙连仲的邀请,担任了该军的参谋长,不久就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区剿共。他的思想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之中,鱼市决定去找共产党。正在这时,二十六路军地下党组织也集市关注到他的政治态度,并派地下党员罗亚平与他联系。党组织经过讨论,认为赵博生对党是真诚的,并审查了他的全历史和政治表现,与1931年9月批准他为中共党员。
赵博生入党后,为使起义圆满成功,他不仅大理团结下层官兵,深入开展政治姓氏宣传教育,而且广泛争取高级军官。经过赵博生和党组织艰苦细致的工作,二十六路军起义的条件日趋成熟。12月14日,在红军反“围剿”胜利的影响和全国抗日反蒋浪潮的推动下,宁都起义爆发了。赵博生指挥全称统一行动,鸣枪三响,全军开始起义。16日,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,由季振同任总指挥,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。宁都起义的成功,表现了赵博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胆忠心。
红五军团建立以来,攻赣州,征漳州,战水口,克建宁,屡建战功。为了表彰赵博生和红五军团的战绩,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赵博生,并授予他一级红旗勋章。1933年1月,红五军团在江西南城黄狮渡与国民党军作战。赵博生亲临前线指挥战斗。8日,赵博生不幸中弹,壮烈牺牲。为了纪念赵博生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下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,并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造了博生堡,朱德亲笔写了“博生堡”三个大字。